
濕地技術負責人介紹情況
工作人員取水樣
出水口蓄水池
1月10日市水務局和市質監局聯合組織10家媒體,采訪農村治污進展情況,市水務局相關處室、市質監局、平谷區水務局相關工作人員參加。
記者一行來到平谷區西柏店村的濕地污水治理站,濕地的技術負責人告訴記者,西柏店村濕地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該村總共有700多名村民,家家戶戶的生活污水都匯入濕地,濕地處理站每天80立方米的處理能力,完全能夠處理每天的生活污水。同時他還介紹了濕地處理站的運行情況和管理模式。
據介紹,在京郊的民俗村、水源地,散落著65個小型人工濕地,村莊的生活污水全靠它們凈化。濕地濾一遍,污水變清流,同時還能起到吸收霧霾的作用。市水務局第二個三年行動方案計劃解決760個村莊的污水收集、處理問題,截止到目前,已經完成230個村莊的治污工作,順利完成2016年工作任務,按照計劃,2017年將解決300個左右村莊的污水收集、處理問題。人工濕地的能耗非常低,處理1立方米污水僅用不到0.2度電。就拿西柏店村的濕地來說,每年只要掏2000元電費,而同樣規模的污水處理站,每年電費、藥劑費、人工費少說要五六萬元。
工作人員介紹說,農村污水處理站為“純綠色”處理站,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站優先采用可降解材料。人工濕地建設的過程中采用的抗滲材料、填料等在工程壽命周期結束后均可以二次使用。同時,人工濕地進行污水處理不需要添加任何化學制劑不會因為施工等原因對環境造成污染。
據了解,由北京市質監局發布的《農村生活污水人工濕地處理工程技術規范》(DB11/T1376-2016)標準將于2017年4月1日正式施行,這也標志著利用人工濕地進行污水處理的技術在我市已經成熟,可以進入大規模推廣階段,填補了北京地區利用人工濕地技術處理農村生活污水的標準空白。
北京電視臺、北京日報、北京廣播電臺、新京報、法制晚報、中國氣象頻道等10家媒體參加了采訪。
網站鏈接:
版權所有:北京森淼天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