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晉州市龍頭村濕地污水處理站
晉州市位于河北省石家莊市東部,依托周家莊鄉建設了以農業觀光、果實采摘為主的生態旅游觀光園,被評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國家3A級景區。近年來,晉州市結合發展農村生態旅游,加快推進農村環境整治,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不斷提升。
2018年,晉州市按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河北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動計劃》的要求,結合本地實際情況,確定了晉州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總體思路:雨污共治,削峰填谷,生態治理,建管統籌,資源利用,景觀提升,全民動員。經過兩年的推進,已經完成25個村莊的污水治理,建設污水收集管線65千米,排水溝2千米,濕地污水處理站30個,日處理污水規模2035立方米,直接受益1.7萬戶,6.2萬人。
晉州市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與坑塘改造相結合,通過功能型濕地技術,因地制宜改造村中廢棄坑塘,將處理后的污水、凈化的雨水資源化利用,回用或回補地下水,實現“污水不出村,出村無污水”的治理目標,達到了“一個污水處理場站,一個鄉村濕地公園”的治理效果,有條件的村莊還依托濕地污水處理場站建設村民健身廣場,提升村民環境治理獲得感。
改造的廢棄坑塘
一、主要做法
(一)優選技術,破解“建得好,用不好”頑疾
在啟動農村水環境治理前,晉州市對京津冀地區的農村水環境治理項目進行了系統考察。經過考察發現,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存在建成后“曬太陽”、建成后運行不起來、運行不好的現象。通過進一步調研發現,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運行維護費用太高,財政負擔不起;二是農村地區缺乏專業技術人才,出現故障不能及時維修。
針對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維護的難題,通過借鑒成功地區的經驗,結合晉州市經濟條件,綜合比選各類處理工藝,選擇“低成本、易維護”的功能型濕地污水處理技術。這項技術綜合生態效益較好,處理污水的濕地還能營造景觀,直接噸水運行能耗成本不到0.1元,經過培訓的普通村民即可承擔日常運行維護工作。有效避免了“有錢建設無錢運行,處理系統維護不及時”的尷尬局面。
(二)審慎試點,發揮示范工程引領作用
晉州市農村水環境治理首批項目涉及50個村,為了驗證治理技術和治理模式的有效性,晉州市先行在龍頭村進行了試點。通過試點,對技術的適用性、運行成本、處理效果進行了監測。
龍頭村是晉州市的一個典型村莊,現有住戶908戶,人口3280人。依托村里的雨水坑塘,采用建設功能型濕地技術建設污水處理站一座,設計水量197立方米/天,污水收集主管網3.2千米,建設景觀水池500立方米,前期雨水收納池3000立方米。污水、前期雨水經濕地處理后,進入景觀水池,景觀水池內的水可用于綠化。
功能型濕地技術設施生產生物質能源
濕地處理站建成后,其旁邊建設的700平方米的村民健身廣場已經成為村民跳廣場舞的新地點。濕地污水處理系統的建設,達到了“一個污水處理站,一個鄉村濕地公園”的治理效果,大大提升了村民的環境治理獲得感。
原來一下雨村里污水橫流、滿街泥濘,現在排水系統解決了雨雪天村民出行難的問題;原來的黑臭坑塘也變成了美麗公園。通過試點先行先試,村干部和老百姓切實感受到污水治理的好處,為項目的推進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其他村莊的干部和代表參觀龍頭村試點項目后,開展污水治理的積極性更高了。
黑臭坑塘變身美麗公園
(三)因地制宜,治污與坑塘治理相結合
晉州市各村幾乎都有一個或多個坑塘,常年雨水匯聚,積累形成一坑“死水”。特別是夏季,蚊蟲滋生,臭氣熏天,嚴重影響老百姓的生活。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過程中,處理站選址優先利用此類坑塘。通過污水治理與坑塘治理相結合,有效的節約了土地資源,同時實現對坑塘治理的目的。
由于各村可使用坑塘形狀、面積、位置、滲水性能等各有差異,實施過程中一村一策,不斷優化細節,根據各坑塘的滲透條件,靈活確定達標水的資源化利用方式。滲透條件較好的坑塘,直接回補地下水;對容積小滲透性能差的坑塘,用于景觀綠化或者農田林地灌溉;對于容積大、滲透條件差的坑塘,在濕地來水負荷較低時,循環處理坑塘水,通過“死水”變“活水”消除了坑塘黑臭。
(四)全民動員,建立長效管護機制
農村污水治理工作事關每家每戶,涉及利益主體多,溝通協調難度大。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晉州市充分發揮鄉(鎮)、村集體黨組織力量,激發村民參與污水治理的積極性。在設計階段深入調研走訪,聽取村民建議;在建設階段,入戶管網由村干部帶領村民完成;在運維階段,選用村民作為巡檢維護人員。通過全流程參與,讓老百姓真正了解污水治理工作的好處,疏解各方矛盾,有效推進工程的順利實施。
為保障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成后的正常運行,降低運維成本,晉州市采取“村集體巡查,專業公司維護,政府適當經費補助”的運維模式。一方面確保系統出現故障時能及時發現,另一方面防止全部由專業公司運營造成的高成本,有效減輕政府財政負擔,確保“建得起,用得起”,讓民生工程真正有利于民。
二、經驗啟示
(一)是將資源化作為北方地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根本途徑
晉州市地處華北平原,年蒸發量遠遠大于降水量,屬于嚴重缺水地區。農村生活污水和雨水經過處理后就是寶貴的水資源,可以用于綠化、環衛、景觀和回補地下水。目前完成的25個村莊每天可以凈化污水、雨水2035立方米,每年可以產生再生水70多萬立方米。隨著對地下水開采的管控,這些再生水將變得日益寶貴。
(二)是將污水治理同坑塘治理統籌規劃,充分發揮協調效應
污水、坑塘都是農村環境治理的難題,只有標本兼治、統籌規劃,才能實現治理工程的協同效應,充分發揮財政投資效能,節約建設成本,使污水變凈水,坑塘變濕地。而采用運行成本低、維護難度低、綜合生態效益好的治理技術,則是破解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運行難題的關鍵。
(三)是村民參與和支持是治理項目取得實效的重要保障
晉州市將提升村民幸福感作為整治農村環境的出發點,在推進農村污水治理工作中將村民的參與貫穿項目始終。從規劃設計、項目選址、設施建設和運行維護均充分考慮村民意愿。尤其是在入戶、入巷管網建設時,政府出材料、提供指導,村集體組織村民實施,保證了管網收水效率和治理效果。
文章來源:生態環境部 //mp.weixin.qq.com/s/dICAN-Gf4eiU1iKZjfaCRg
版權所有:北京森淼天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